今日吃瓜51cg热门大瓜首页

今日吃瓜51cg热门大瓜首页

今日吃瓜热门大瓜每日更新51cgfun_今日吃瓜网51吃瓜网_吃瓜网网址_ccggbet吃瓜网最新

联系站长

大黄鱼和黄花鱼的区别哪个好吃小黄鱼是被“弃养”的大吗?

  所谓年年有鱼,走到超市的海鲜区,怎能不来一条身价比黄金,实际只卖十几块一斤的野生黄鱼呢?不过身为一个正经吃货,从小就有一个疑问困扰着我,小黄鱼是长不高的大黄鱼吗?它们到底有啥区别呢?咱今天就来聊聊这俩货的线美味的记忆——野生大小黄鱼

  大黄鱼、小黄鱼的名字在菜单上是极为常见的,但仔细搜寻,还真没发现什么传统名菜,它俩的鲜美似乎只要煎煎炸炸就能满足我们的味蕾。比起松鼠鳜鱼、西湖醋鱼、鲤鱼焙面这些烹饪流程繁琐、名号响亮的大佬们,煎黄花鱼这名字着实低调、朴实。不过不要紧,正如某著名美食节目说的,上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像广东、海南沿海的许多地方还直接就清水煮鱼吃,甚至姜都不用放。大黄鱼和小黄鱼肉质滑嫩、鲜甜,肌间刺少,想把它们做得难吃还真需要一些技术。

  回到开头的第一个问题,除了个头差异,小黄鱼和大黄鱼到底有啥区别呢?不得不说,两者外貌十分相像,也同属于石首鱼科黄鱼属。但它们的差别就藏在形态学上,且分类到具体物种,它们就是不同种的两条鱼。其一,尾柄的长度和高度比不同。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的尾柄细长,尾柄长:尾柄高约为3;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尾柄相对粗短,尾柄长:尾柄高约为2。这是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大黄鱼和小黄鱼。

  其三,顾名思义,大黄鱼成鱼体重体长最大可达70-80cm,体重达3-4公斤;小黄鱼成鱼体长一般仅16-25cm,最大也只有50cm,最大体重1.5公斤左右。看来目测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大小黄鱼在其他地方还有许多不同,比如鳞片大小,侧线鳞的数量等等。因为两者的市场价格不同,会出现用相对便宜的小黄鱼冒充大黄鱼的情况。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鱼,没有优劣之分,大家根据需求选购即可。

  大黄鱼、小黄鱼皆属于我国四大海洋经济鱼类。大黄鱼主要分布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沿海,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1]。大黄鱼的产卵场也分布较广,但以江苏吕泗洋、浙江岱衢洋较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仅东海捕捞的大黄鱼就能达到年产量10万吨以上[2]。上世纪七十年代,某一年内曾有两千多对大围网机帆船对大黄鱼鱼群进行超大规模围捕,创造了我国渔业史上年产大黄鱼20万吨的最高记录,但同时也对大黄鱼的野外资源造成了致命冲击,随后十几年里产量骤减,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恢复元气(如下图蓝色部分)。在最严重的时候,如1989年整个东海区的大黄鱼捕捞量仅1.6万吨,2000年的捕捞量只有9035吨,前后相差十几倍[3]。

  近年来,尽管增殖放流投放了大量的大黄鱼鱼苗,资源恢复效果却并不显著,且作为大黄鱼主要产卵场之一的吕泗渔场实行了30多年的伏季休渔,也仍未见有恢复迹象。

  2016年,作为中国曾经四大海产经济鱼之首的大黄鱼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极危。2020年12月,浙江海洋大学大黄鱼资源重建团队也指出,东海大黄鱼资源目前还处于十分稀缺的状态,远远没有恢复到产业化捕捞的水平[4]。

  而从历年的捕捞数据看,小黄鱼的捕捞量也曾在上世纪80-90年代跌到了历史最低点,年产量低于2万吨。尽管后来成功恢复至稳定丰厚期,但其捕捞量近十年来又呈现断崖式下跌,直接从2010年的40.7万吨降低到2019年的28.4万吨,降幅达到了30.2%。其中,2017年的年产量首次跌破30万吨(仅为29.6万吨)[5]。

  从省份来看,2020年小黄鱼的野外捕捞量仅河北、天津、广东三个省份就占了全国的75%,其中仅河北就占到了41%;而大黄鱼的野外捕捞则以广东、辽宁、海南三省为主,占到了全国的82%,其中单广东一省的占比就高达41%,省内吃货似乎都不够分配。

  传说中跟黄金一样贵的,那是野外捕捞的大黄鱼。回想起禁渔前的长江江鲜消费,大概可以作个类比。即便是同一种鱼,即便口感、营养一样,稀缺程度不一样,前后的价格都天差地别;极度稀缺的野生大黄鱼被市场高高捧起,摆在餐桌上贵比黄金,养殖鱼的价格难以望其项背。2017年,根据大小规格不同,野生大黄鱼的价格是500-2000元/斤不等,与养殖的大黄鱼相差二三十倍[1];到了2018年,曾有两条不足2斤的野生大黄鱼卖出了3000元/斤的价格[6];直至去年年底,野生大黄鱼的平均价格也在1000元/斤左右[7]。

  供需失衡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对于大黄鱼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却并不多。自196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禁止敲罟的命令》,禁止了对大黄鱼无差别团灭式的毁坏性捕捞方法后,再无全国性的政策或法令针对性保护大黄鱼。而沿海各省份中,近几年也只有浙江省设立了大黄鱼的最小可捕尺寸——即对过小、过短、未成熟的大黄鱼禁止捕捞、上岸、进港。

  好在研究团队于1990年攻克了大黄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养殖大黄鱼逐渐推广,现已成为国内市场的主要供应来源,才让广大吃货们实现了黄鱼自由。

  由上图可以看到,养殖大黄鱼的产量在2010年至2019这十年间大幅度提高,2019年的养殖产量达到了22.56万吨,是2010年的2.6倍,占国内大黄鱼总产量的比重也从2010的57.5%上升到2019年的79.0%。如此巨量的大黄鱼养殖,支撑起超市里十几块一斤的大黄鱼供应。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浙江省相关科研团队也攻克了小黄鱼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这对野外种群的保护和可持续捕捞都是一个好消息。但看着难以恢复的野外资源小伙伴大黄鱼,吃着上千块一斤的蛋白质,吃货们都如何回忆曾经的美味珍馐呢?

  作为离生产一线很遥远的消费者,我们能够在超市里,在其他消费场景中去选择十几块一斤的养殖大黄鱼,本身就是对野生大黄鱼的一种保护。保护大黄鱼,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科研机构行为、也是全民行为。

  [3]张其永,洪万树,陈仕玺.中国近海大黄鱼和日本带鱼群体数量变动及其资源保护措施探讨[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7,36(03):438-445.

  [4]央广网:宁波渔船捕获价值百万野生大黄鱼引关注浙江海洋大学研究团队呼吁:请渔民朋友们手下留情

  [5]严利平,刘尊雷,张辉,凌建忠,袁兴伟,李圣法.小黄鱼生物学特征与资源数量的演变[J].海洋渔业,2014,36(06):481-488.

  [9]林丹军,张健,郑智莺,翁忠钗,苏跃中.大黄鱼的人工繁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03):71-79.

图标1
图标2
图标3
图标4